隨著裝修旺季即將來臨,市面上的除甲醛產品更是層出不窮,不少除甲醛產品存在夸大宣傳的現象,有些產品甚至可能導致二次污染,對人體造成傷害。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,減少室內裝修污染要從源頭上下手,最關鍵的是在家庭裝修時嚴把建材質量關,裝修完后可以安裝有通風裝置的窗戶或新風換氣裝置,加快污染物的揮散。
家裝污染,孩子老人先遭殃
位于江北的新房最近裝修完畢,張先生興高采烈地計劃搬進新房,卻遭到同事林女士的勸阻:“先放幾個月吧,等裝修材料的氣味散去再搬進去,健康要放第一位啊。”最后,張先生聽從了同事的建議,定期到新房子打開門窗通風。
趙阿姨為了照顧孫子,搬到了兒子河南岸的新房子去住,但搬進去沒多久,趙阿姨就開始咳嗽不斷。每當兒媳放假,她就會回到下角的老屋住上幾天。“在新房子里,喉嚨特別難受,老是咳嗽。”趙阿姨說,回到老屋后,上述癥狀就基本消失了。但孫子的照顧任務還是當務之急,趙阿姨還是得住在兒子的新房子里。這兩天咳嗽加劇,趙阿姨去看了醫生。醫生得知趙阿姨家的房子剛剛裝修過,建議她多到室外走走,呼吸新鮮空氣,條件允許就先搬離剛裝修的房子一段時間。
雖然裝潢公司使用了環保材料,但環保材料并非不含任何甲醛,只是甲醛含量低而已;幼兒、孕婦、老年人對甲醛特別敏感,趙阿姨住進剛裝修的房子會加重她的呼吸道疾病病情。
兒科醫生介紹,新生兒出生缺陷率持續上升,除家族遺傳、病毒感染外,還和室內裝修、長期接觸帶有輻射的設備等污染因素有很大關系。
最新統計表明,0至14歲兒童成為白血病高發人群,而環境污染尤其是室內環境污染是重要誘因。中國室內環境委員會統計5年來6000戶家庭室內環境檢測結果顯示,新婚和母嬰房間檢測家庭超標七成以上,有兒童健康問題的家庭90%室內環境超標。國家兒童健康機構在對白血病孩子的病史研究中發現:近90%的孩子家中近期都曾經裝修過,而且不少孩子家里還是豪華裝修。
甲醛對人體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?環保專家提醒,當室內含量為0.1毫克/立方米(PPM)時就有異味;0.5PPM時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淚;0.6PPM時引起咽喉疼痛;濃度再高可引起惡心、嘔吐、咳嗽、胸悶、氣喘甚至肺氣腫;當空氣中達到230PPM時可當即導致死亡。長期吸入低劑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、結膜炎等慢性疾病。
不合格建材是罪魁禍首
“不合格建材是裝修污染原因之首。”晏曉波介紹,引起裝修污染的原因很多,包括不合格的建材、不當的裝潢方法以及人們檢測室內環境的意識尚未形成等,其中不合格的建材對人體危害最大。
資料顯示,現代居室內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達300多種,其中易對人體造成傷害、甚至致癌的就有20多種。兒科醫生表示,建筑和裝飾材料是主要的室內空氣潛在污染源,而油漆家具、涂料、合成纖維板等是主要的室內污染物。
很多業主認為使用環保建材就能避免裝修污染的危害,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,環保建材大量使用,會形成甲醛累積污染,環保建材無法避免零甲醛,大量使用這類建材也能累積到甲醛超標的含量。
晏曉波說,即使是采用了環保達標的地板,裝修板材仍然會超標,這是因為疊加效應造成的,“幾種這樣的環保材料在室內,釋放的有害物質疊加在一起,甲醛、苯等有害物質的釋放量就大增,因此,即使單個產品達標,室內裝修污染仍會超標”。
此外,部分市民光考慮到裝飾材料是否達標而忽略了裝修期間采用的膠,而這些膠的甲醛含量往往很高。有時候,也不排除有些號稱環保達標的產品其實并沒有做到真正的達標。
靠聞氣味判斷污染不準確
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在裝修時不把污染當回事兒,忽視環保、買便宜裝修材料。晏曉波說,全部裝修完畢以后,本應該做環保監測,但這最后一個環節往往被省略掉了,部分家庭采取的方式是開窗戶“放味兒”,有的干脆直接入住。
兒科醫生提醒,光靠聞氣味判斷污梁是不可靠的,沒氣味不等于沒污染,有毒有害氣體中,甲醛有刺鼻氣味,氡就無色無味,“這就需要專業的環境檢測,而對人體有害的是甲醛、苯、氨和氡等,如果裝修不能很好地控制,人在吸入高濃度甲醛后,呼吸道會受到嚴重刺激”。
裝飾材料中含有的甲醛有時候揮發期可以長達7年以上,建議搬進新房子前先做環保監測,找專業除甲醛的公司治理,并在家中放置一些驅除甲醛的物品,“增加室內換氣通風頻率也是減輕室內空氣污染的措施,每天最佳通風時間為上午6時到11時,可在室內養一些花卉植物,以蘆薈、吊蘭、仙人掌、常青藤、菊花、月季、杜鵑等為最佳,最好是做完空氣治理再放植物”。
慎用除甲醛產品避免二次污染
200元20袋的精裝活性炭,號稱“6小時內吸附92.9%”的室內污染;高檔空氣凈化器標價超過3000元,號稱過濾系統“能有效祛除99.9%的室內污染因素”……眼下正是裝修旺季,市民對室內污染的關注度不斷提升,但記者走訪市場卻發現,不少除甲醛產品存在夸大宣傳的現象,有些產品甚至還可能導致二次污染,對人體造成傷害。
許多消費者在使用以上凈化產品之后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,有的反而還產生了副作用。“家里擺滿了活性炭包,家具也都噴了封閉劑,一臺凈化器從早到晚開著,一家人還是熏得眼睛疼。而且噴了封閉劑后,我覺得味道更刺鼻了。”十分注重身體健康的吳女士說,因為污染太重,全家人在外租房住了兩個月才搬進新房。
在公關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則對除甲醛產品的宣傳產生疑慮。“我去逛家電賣場,促銷員說有了空氣凈化器,兩三天之后新房就可以住人了,他們越是‘吹’得厲害,我越覺得不靠譜。”
惠州一家建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,甲醛揮發是緩慢、持續的過程,并且隨著空氣溫度、濕度改變,揮發量不斷變化,“例如活性炭,需要有流動的空氣才能起到吸附甲醛分子和灰塵等作用,如果說6小時之內就能除掉空氣中90%以上有害物質,那根本不可能”。
分析,對于空氣凈化器宣傳的“消滅99.9%甲醛”的數據是有雙重標準的,企業用來宣傳的數據都是在實驗室等特定污染環境下測得,實際凈化效率要低得多。
他提醒消費者,祛除室內裝修污染,最有效安全的方法就是通風。此外,對于以化學方式分解甲醛的“祛除劑”和“封閉劑”等,要謹慎使用,以免造成二次污染。